北京很大,四通八达的地铁线为通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工作以后,先后经历通勤30min、换工作后通勤1h20min、换工区后通勤1.5h,通勤时长越来越长,有时会让我觉得生活在给一个普通的打工人层层加码。
品牌的力量
大模型发展日新月异,模型评估也需要持续跟进,需要更有挑战性、质量更高的评估集来指导模型能力迭代。工作原因会接触比较多的公开评测集,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我以为这辈子完蛋了
《我以为这辈子完蛋了》是艾莉·布罗什的一本漫画小书,以散文叙事的形式集锦了作者从小到大的那些完蛋时刻,语言轻松诙谐,配以生动的漫画,但是陈述的很多内容却是沉重的故事。
懒惰不是本性
奥威尔说:“归根结底生活就是受苦,只有非常年轻的或非常愚蠢的人才会不这么想。”去年10月底的时候看了押沙龙所写的《冷峻的良心》,对于奥威尔在伊顿公学作为学生和后来作为专职作家在工作上的勤奋程度差异印象深刻。
工厂日记
工业化社会对人性的异化和伤害持续到今天,西蒙娜《工厂日记》对一百年前工厂生活的记录放在今天也适用,只不过异化的表现形式略有差别,但是人在其中感受到的痛苦是相似的。
浪漫与务实
长大的过程,是逐渐对成人世界祛魅的过程,也是慢慢认识到并不得已接受自己之渺小的过程。小时候,我们常常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其他人都是NPC,这种浪漫的情感会持续到青少年时期,直到我们离开学校、迈向更宽广而复杂的真实社会,某一天发现自己只不过是社会运转的一颗螺丝钉,这种浪漫骤然粉碎。
隐性课程理论
去年读过邓雅君的《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通过对顶尖大学中出身不同社会阶层的大学生毕业后出路的比较,邓认为出身和家庭成长环境、父母对于大学场域及其游戏规则的了解程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在大学中目标规划和行为取向。
为什么先开花
虽然心情时好时坏、气温也还起伏不定,但是春天的足迹从白杨树垂落的穗子、遍地开放的桃花和迎春花、枫树新长出来的那蜷曲似婴儿皱巴巴的皮肤一般的叶子就已然可以觅得。
早班地铁的两个时区
去年刚毕业工作早班地铁通勤时一般8点左右出门,这样半个多小时刚好到,唯一的缺点是太挤了,罔顾坐下,站在人群的缝隙里没有因为挤到别人被白眼或训斥已经挺好。所以后来我提前大约半小时也就是7点20出门,发现这个时候地铁没那么挤。
《平面国》读书笔记
《平面国》是创作于1884年的科幻讽刺小说,虽然是一部虚构作品,虽然作者的讽刺对象是英国当时的维多利亚社会,但是读来其中存在大量不经意间就出现的现实影射,这影射如此真实,以至于在140多年后的今天我站在地铁早高峰人群的缝隙中读到一些地方时能明显感觉到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