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hie Wu

Beauty always leads us to truth.

0%

关系行为和事务行为

最近读到赵玉平老师有关团队管理的内容,提到在现代团队管理中,一个团队成员应该有如下两种行为:关系行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搭建人脉平台,构造满意度、和谐氛围;任务行为。完成工作指标。

工作包括关系行为和任务行为。

这句话一语点醒了我,以往一直以为工作就是干活,完成事情,有实打实的产出,所以关注焦点和努力方向一直都是任务行为上。也因此,每次看到团队内有人整天不干啥活、倒是经常跑去领导面前上蹿下跳时,心里就很反感。

可是细想一下,领导不也不干活,管理本身就不是直接干活,而是进行人员安排、资源调度,甚至还包括经常跨团队约饭交流、融洽感情。所以,管理更接近于关系行为。无论是激励下属、识才用人,还是拉业务、拢资源,都是需要建立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的。

相比较而言,任务行为,主要是人与事打交道,要完成好任务行为,需要琢磨事情的原理、提出好的解决方案以及推动执行得到产出,理性需要占主导。我觉得,关系行为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驱动任务行为的达成,人聚在一起是为了做事,资源的流动和分配也是为了成事。所以,当主要负责关系行为的人没有驱动团队内有更好的事务性产出,而是出现低效和资源浪费,那ta就不配得到管理权限,或者即使得到也不会被人信服。

从个人发展角度,如果始终只关注任务行为,是不太利于职业发展的,因为做好任务,通常只是单点的努力,有相对明确的起始边界,事情本身的自我延续性较差,或者说具有自限性。

想要持续获得更多机会和资源,就需要我们除了在完成任务行为上做到专业负责之外,还要尽可能去关注任务需求背后的人,建立与人的长期关系(即所谓人脉),洞察新的需求,任务行为才能得以延续。更何况,有些事,给谁做没太大差别,那么做事的机会该给谁呢?日常建立的人脉关系就发挥主导作用了。

备注:查了一下,这是情景领导理论中关于领导者应该如何根据下属的成熟度组织自身的关系行为和任务行为的内容。不过,用来理解普通员工的工作行为也挺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