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贤不肖譬如鼠也,其所自处耳。” 这句话出自战国思想家李斯,也被称为“老鼠哲学”,意思是说人所处的环境决定其成就与地位,一个人能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台。
李斯早年任小吏(粮仓管理员)时观察到仓鼠和厕鼠的生存差异:瘦小的厕鼠见人就惊慌逃窜,而肥硕的仓鼠见人却安之若素。仓鼠跟厕鼠本质没什么差异,二者差异就在于所依凭的平台不同,一个是厕所,一个是粮仓。于是他辞职不做小吏,去找荀子学习帝王之术。
“老鼠哲学”是好是坏有很多争议,但是我觉得这个关于平台的道理还是很有价值的。对于有才能的人而言,平台提供了一个不断学习精进、发挥才能做出成果的空间,这些在没有平台的支撑下是需要个人从零做起的,既包括很多没有技术含量、重复琐碎、好心费神的事情,也包括一些成本极高、需要规模效应才能覆盖成本的事情。
不过我更兴趣的是,平台从何而来。平台的诞生、运营和持续维护、更新迭代都需要人的不断参与,比如小到一个企业内部会有专门负责平台功能提需和实现的产品和开发工程师,大到一个国家会有具备前瞻视野的领导人领航发展战略。平台的建设和维系是一代代人的成果结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看得更远,一定程度上也更有可能从琐碎无价值的事务中抽离出来,提高效率,做更核心和有价值的事情。
(有感而发:互联网行业的所谓“一代”可能就是几年时间,时不时能看到某些平台功能的建设者“已离职”,但是平台和沉淀下来的经验都还在服务于后来的人……也许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发起平台建设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