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hie Wu

Beauty always leads us to truth.

0%

职场真心话

最近读了薛毅然的《职场真心话》,作为职场新手,在工作以后见识到的很多人事物有时会让我比较费解,对工作应该以及能够承载什么、如何去适应职场还需要学习更多。

工作承载不了很多

对工作也好,对职场也好,要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认知,工作承载不了太多的东西。如果一定想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使命感、成就感、价值感,那不如考虑创业。当一个人对现实有客观认知的时候,ta跟现实的“心理摩擦”就会变得更小。

之所以说“工作承载不了很多”,是因为很多人会期待工作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最高层次需要,但是工作本身承载不了这个。这一点可以从工作的属性和由来以及自我实现的本质两方面来理解。

工作的属性就是社会分工,服务于整个社会运转的效率提升。早期的社会分工形式是比较极端的,即子承父业,父亲干裁缝,儿子也干这个,甚至在有些朝代为了方便管理、限制流动,还专门发布后代不得转换行业的制度。现在虽然人们选择职业的自由度大很多,但是并不改变社会分工本身是为了服务于效率的属性。这也就意味着工作跟个人爱好、兴趣发展之间是没有天然联系的。

当然幸运的人可以较早发现自己的天赋、培养特长、在大学或研究生阶段选到合适专业、最后走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但是这种人整体占比还是较少的,社会需要在驱动每一届的很多毕业生走上之前自己也许没想过的岗位。

人的自我实现到底是什么呢?如果只是孤芳自赏,其实就是自娱自乐;而在社会体系中一个人的价值是在跟别人交换的过程中产生的,这种价值未必完全通过金钱来量化,但是交换是必要的。也就是说,自我价值的实现来自被他人需要,而在满足他人的这种需要时你也能体会到成就感和被认可的满足感。

就像日常在工作中我们也会经常跟同事聊到“你的需求方是谁”,如果工作对一个人的需求刚好是这个人所喜欢从事并且擅长的,那就可以在工作中达成自我实现。但是随着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致(效率需求越来越高),我其实不太相信大厂里的一份螺丝钉性质的工作能给人带来自我实现。抱持着从工作中找自我实现,有时就是自我折磨、没有认清现实的体现。工作对于很多个体而言,更重要的角色可能是收入来源和职业能力打磨的地方。自我实现的满足只能说是可遇而不可求,不过在工作以外仍然有自由的空间。

工作是跟外界互动的窗口

工作占据了我们日常很大一部分时间,有时也会抱怨“每天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去工作的极端通勤路上”。但是反过来想,如果不工作了,每天要做什么呢?对于喜欢旅游、喜欢折腾的人,在没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维持与世界的交互;但是对于本身就比较宅的人而言,工作其实也充当了我们与外界互动的窗口角色,让我们在工作场合下不得不接触更多信息、了解更多真实世界发生的变化并做出反应,这一点是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很难做到的。

很多经验体会,不管是委屈忿然,还是喜悦满足,都得是在真实做事的过程中才能收获。在家里闭门造车、空想哲思是没有办法获得的。很喜欢姜Dora的一个“事后烟”比喻,得先do,事后烟才有意义。否则抽的就是空虚无聊。在这里面难的是容易着相,比如委屈愤懑的时候拔不出来,下班回家还在委屈。换个角度来想,每一段经历都是一段体验,有体验就有收获,不要太过着相。

工作不只是做事

工作简单来说可以分成两类,分别是跟人打交道、跟事打交道。想要被别人知道你的价值,不仅要做事,还要会说,主动去展现自己,而不是被动等待被别人挖掘,因为没有人会主动且有时间关心你的突出价值。

但是即使是跟事情打交道,也并不是完全能避开社会交往,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所以要学会识人和站队识人能力来自强情境训练,也就是说不可能通过多读基本讲人际关系的书本,我们就能成为社交能手,需要真正参与很多社会交际,才会对人际关系有体感。

多读书,书籍可以让我们便捷获得别人的经验教训。但只读书并不够,与人沟通才能获得更为鲜活实用的知识。所以不要封闭自己,要多见人、多与周边人沟通,才能敏锐察觉更多的机会,很多机会都是在非正式沟通中传播的。

此外学会带团队可以让你创造的价值更大,在价值分配中获得更多,这就涉及管理艺术。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而管理是一种杠杆,能够放大管理者的影响力和产出价值。管理对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比如人际敏感度、政治敏感度、跨部门沟通协调等。

职场通用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核心是情绪管理,其次还包括目标管理、时间管理、自我赋能。情绪管理是说作为一个合格的职场人,要保持情绪稳定、理性沟通,不要让情绪干扰决策和协商,情绪不好那就学会适当闭嘴。目标管理是比较具象的,有了目标才有执行和前进的方向,时间管理就是找到自己推进和完成事情的合适节奏,其核心是推动目标的达成。自我赋能方面作者主要提到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打气,我认为这里还可以加上一条,就是要乐于学习新工具来为自己赋能,而不单是心理赋能。

思维决策能力。包括系统思考、方案设计、风险控制、有效决策和创新思维。所谓系统思考,即认识事物全貌,从全局去思考因果,而不是管中窥豹。方案设计是要给出具体可行的方案,虽然实际执行的时候未必会按照这样做,但是有一个初版方案,就可以启动起来,摸着石头过河。

人际交往能力。包括人际理解、沟通表达、关系建立、说服谈判、组织协调。上面提到,人际交往能力来自强情境训练,对于内向的人而言,有必要给周期性地给自己设定社交任务来训练这方面的能力。

领导团队。包括知人善任、凝聚团队、资源整合、跨团队合作以及绩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