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hie Wu

Beauty always leads us to truth.

0%

何处惹尘埃

今天周六,早上把家里收拾了下,发现前两周擦过的桌子虽然一直没用,却又落了一层灰,于是又擦了一遍。仔细一看,其他很多地方也都落了薄薄的一层灰。

其实从高中起就发现屋子会“自己变脏”,包括桌子、书本封皮、床板、地板……两周不打扫,都落灰。也就是说,保持干净是人为的,“变脏”和“落满灰尘”才是自然趋势。

这就让我想起神秀和禅宗六祖慧能的两句偈语。禅宗五祖弘忍要传衣钵给弟子,让大弟子神秀做偈,神秀说:“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弘忍不满意。

而砍柴的文盲小僧慧能后来则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很高兴,慧能继承了衣钵,成为禅宗六祖。后人也大多都记得慧能的这句。

该如何理解呢?按照薛定谔《生命是什么》中的熵值增加理论,事物演变都是趋向于从有序到无序的,无论是有机生命体、还是无生命的系统,而维持住系统的有序状态就需要主观的努力,比如为了不死掉我们得努力工作和进食,为了让房间不灰尘遍布我们得勤于打扫。这样看来,神秀的偈语更贴近生活体感,“尘埃”是自然而然的趋势,要干净要有序就得“人为”做点什么。

那为啥慧能的偈语更受五祖弘忍的认可呢?左思右想,发现神秀的偈语之所以缺了禅意,正是因为太贴近体感和生活了。换言之,如果我不在乎,那么灰不灰尘的又有什么关系呢?举个例子,假设明天地球要爆炸了,今天谁还在乎桌子上是不是脏了?

说到底还是一个心在不在的问题,心里在乎、想着,那灰尘就得擦掉;心里不在乎、无所挂碍、“空”到极致,那熵增就增吧,跟我也没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