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hie Wu

Beauty always leads us to truth.

0%

君子不器 | 善假于物

“君子不器”是论语中独立成段的一句话,缺乏上下文,因此历来对这它的阐释存在争议。记得之前在看《大明王朝1566》时对海瑞为人处世风格上用过这个词,大意是说,海瑞在考虑事情时非常坚守自己的原则,但是更多时候却不能顾及全局。

“君子”在古代被视为政治、社会地位高的人。所谓“器”,即“器皿”,可以理解为“工具”或“专门的才能”。那么“君子不器”该怎么理解呢?理学家朱熹认为,“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同。成德之事,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意思很显然,那就是君子要能多才多艺、无所不能。

但是,我认为还有另一种解释,“君子不器”,“器”则不为君子,毕竟“器”就是“器”,是为了完成特定而局限的事情而打造或使用的工具。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主线想做的事情和必须要实现的使命感,那么即使能力很强(一般是某一方面,毕竟术业有专攻),也很有可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顶多只会成为“器”,成为别人的趁手工具,帮助别人完成事情。

反过来,如果有强烈的长线愿景,即使不具备某些在实现愿景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才能,也可以通过慢慢培养或善用工具来达成,自己是否无所不能并不那么重要,事实上无所不能也是很难的,毕竟人的精力有限,很少有人是全才。

荀子《劝学》中我们熟知劝人持之以恒的那两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但是还有另外几句“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显而易见,这里“假物”说的不就是善用工具!“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利足也,而绝江河。”这里无论是“学>思”、“登高>自己踮脚”,还是“骑马>步行”、“乘船>游泳”,看似是作弊,实则是用工具更快更好地完成了要做的事情

总体而言,“君子不器”,一方面是不必要“器”,因为通常都会有合适工具辅助实现要做的事情,没有工具也可以创造工具,这里的工具不限于无生命的零件,也包括能为我所用的其他人(人才就是最大的资源);另一方面是如果没有“不器”的意识,久而久之就容易被动成为别人的“器”,却没有自己的长线成果,也就是给别人做嫁衣。工作和生活中,难免有时候要做个工具人,但是不能习惯于把自己定位成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