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直观来看,小学时倒背如流的这句顺口溜般的俗语是说遇到困难应该勇敢面对,采取强硬的态度迎难而上,才能克服困难、占上风,似乎主要是在强调心态的积极与否。
无独有偶,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也提到:“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表面看来,似乎也是在说心态问题,不论环境如何(主要指逆境),我自岿然不动。
可是,真得只是心态问题吗?上面这两句话,都有隐含的一个关键变量和前提条件没有挑明,那就是实际能力,简称实力。弹簧也好,逆境也罢,问题的难易都是相对的。不同的人,乃至同一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去应对同一个问题时所产生的心理感受以及实际的处理效果,往往都是有差异的。这背后不单是主观态度的差异,更主要的是实力的悬殊。
如果实力的水平远超问题难度的层次,那么该问题就不会占用很多心智带宽,而认知资源的富余也让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更加从容淡定、不慌张,这种平稳的心态进一步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反之,如果问题的难度水平与实力水平相当或超出,任谁也不可能做到闲庭信步、浑然无觉,忐忑不安是必然的,除非本来就抱持了摆烂的心态。
因此,金庸描述的那种“岿然不动”并非仅仅由“一口真气”撑着这么简单,背后是隐而未发但自知自觉的扎实能力,与其说是“真气”,倒不如说是“底气”。诚然,心态很重要,每次考试前爸妈和老师总是会叮嘱不要紧张,但是仔细想想,似乎也没那么重要,因为决定因素还是“实力”。当对问题能够向下兼容时,内心不起波澜,心态问题从何说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