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hie Wu

Beauty always leads us to truth.

0%

有一种PUA叫学科的性别隐喻

学科的鄙视链挺常见的,尤其多见于跨学科评论而又不甚了了者。心理学一直处于理学的鄙视链底端,曾经有个人问我心理学为什么属于理学,这个问题从这位工学博士的嘴里问出来,给我的感觉是无知的成分少,不尊重的成分多。他懒得花点时间去检索心理学是做什么的、又是怎么做的,而是以类似质问鄙夷的口吻去问这个学科凭什么属于理学,结果是透过这个问题,我也很鄙视他,不是鄙视他教育背景的工学标签,而是他这个人认识世界和对待他人的态度。

心理学何以称之为理学?首先来看看理学是什么。理工科分成理学和工学,百度百科上给出了理学和工学的区别。理学研究的是科学,重视基础科研和原理研究,把物质世界的本质研究透彻,所以追根溯源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就是科学精神。而工学研究的是工程技术,重视实际应用,核心目标是越简单越好,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降得越低越好。二者的培养目标也不同,理学培养目标是科学家,而工学培养目标是工程师。当然,不可否认,有些优秀的科学家也热心工程应用,反之亦然。

回过头来再看看心理学为什么或者凭什么是理学?我觉得,学过或真正了解过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人问不出这个问题。心理学研究的是人或动物(比如灵长类-猴子等)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一般通过行为表现去揭示认知规律;而认知神经科学在心理学的基础上还关注认知规律与大脑活动之间的关联或对应关系,即找到心理现象、行为表现背后的物质基础(大脑)。

从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就可以看出,这与实际生活的应用相距较远,很难从心理学中获得实用价值,虽然心理学也有工程心理学这个分支,会有一些工程方面的运用,但是我一直觉得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才是心理学的圣杯。这个细分方向的目的就是认识清楚由大脑产生的心理或认知过程的本质,本质的深度可以到达什么层面呢?可以到脑网络的整体信息流向,也可以到单个神经元的电信号变化。这种对于本质的探究,如果不属于理学,我不明白还应该归属于哪一个学科大类?当然,我所讲的与我自己所学的心理学专业细分支有关,心理学的其他分支比如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可能更偏向社会科学,但是研究方法上也是基于严谨的实验观察和数据验证的。

近期在看的《微积分的力量》这本书对于硬科学和软科学给出了一种理解,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能用线性系统去描述。对于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经济学这些学科,都是非线性系统,与可以通过公式去准确预测的物理学不同(比如万有引力公式)。因为无法通过公式去完全预测这些系统,所以拉普拉斯妖幻灭了,所以所谓的软科学其实很硬,只不过我们还没有找到精确的数学办法去完全刻画它们,这也是心理学作为一门理学最晚从哲学中剥离或独立出来的原因。

经历了很多次这种或明或暗的学科鄙视,会发现,就像开头说的,这种鄙视更多源于对心理学不甚了了者想当然的态度。因为不甚了解,所以没有敬畏,所以滥现妄态,却不知丑态在己。我觉得,一个博学且深入的人,一定是一个谦卑的人,因为面对未知、面对无尽而神奇的大自然和隐秘幽微的人性、面对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我们应该始终希望知道更多。

昨天晚上,我头一次经历了一种新的形式的学科鄙视,不过也可能是我过于敏感吧。这是一个人在群里发的聊天记录:

心理学与女性

因为经常会关注类比存在的谬误,这句话末尾括号里的内容提到的类比二字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这句话的背景是有几个同事觉得需要写专利,但是想找AI技术团队的人合作,要不然就写不出来。上级不同意,认为就是应该独立去写。我不反对这种独立性,但是对这个类比不太认可。

来找一下这个类比的本体和喻体,本体是心理学和人工智能,喻体是婚姻关系中的女性和男性。我本来并不是女权,但是这个类比突然就让我有点失控。目前我把这个类比、这个学科的性别隐喻理解为“职场P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