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纲《谋生》、何帆《找事》
1)顺势而为:放眼大局,不要刻舟求剑,关心国家大事,找到时势所驱。
2)认识和把握自己:谋生计有立身之本(长板),谋生活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何为幸福和意义),了解自己(自知之明,性格、长处),坚定方向(不符合方向原则的诱惑不为所动)。
3)为人处世:让别人接受你、喜欢你、离不开你。
《谋生》书摘:
- 从做记者到后来做战略咨询的十几年,我见过无数的成功者,更见过无数失败的人。总结下来无论是小到一个人,还是大到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区域、一个国家,其成功无不是因为能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的大势、规律和自己所处的位置,顺势而为。孙中山所谓“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 年轻人面临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时,把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找准方向殊为关键。但不要刻舟求剑,用当下的状态作为未来。
- 所谓谋生,第一层的意思是谋生计,也就是解决安身立命之本的问题。如果连生计问题都没有解决的话,再美好的设想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年轻人容易好高骛远,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不妨先问问自己的立身之本是什么。
- 谋生的第二层意思是谋生活,在解决生计问题的基础上追求更好的生活。什么叫更好的生活?是更大的房子,更好的汽车还是更多的自由时间?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的价值观,取决于你对幸福的理解。
- 谋生,是对于生活的一种谋划。一个人要实现什么样的价值,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要实现什么样的理想,这些看似涉及终极追求的大问题其实关涉到我们怎样面对每一天的生活。
- 这么多年我见过很多人,也经历过很多事,见到很多成功的人,也见了更多失败的案例。见得多了,就会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出来。我发现,大多数成功的人,对自己的目标都非常清楚。不管他的目标是远大也好,是浅近也好,他都有自己的目标。而那些失败者,多半是走一步看一步,走到哪里算哪里,最后不知道自己走到哪里去了。
- 我经常讲一句话叫做“思路决定出路,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能否成功,他的出身,他所处的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决定性的因素在于他本人,在于他希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做生涯规划,要明白最后的目标在哪里,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东西。这个目标未必非常具体,因为未来可能会有很多变化,但是这种追求是可以一辈子坚持到底的。比如我的生涯规划就非常清晰,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端事”。我这几十年从事过的职业变了许多次,但是这种追求没有变。
- 生活纷繁复杂,种种诱惑“乱花渐欲迷人眼”,许许多多的机会摆在你的面前,你如何选择?这么多年走下来,我有个很深的感受:其实更多的时候,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抓住机遇而在于拒绝诱惑。这也是生涯规划的一门必修课。但是怎么样才能拒绝诱惑?我觉得能够坚守方向、拒绝诱惑的关键在于对自己选择的方向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对事物发展的趋势有充分的把握。
- 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一个人是生活在一个时代中的,是在一个区域的范围内活动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社会要往哪个方向发展,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区域在未来的价值,你就很难对自己应该选择的人生道路有准确的把握。青年人应该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于天下大势有个大致的把握。
- 古人说打仗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生涯规划也是一样。你把自己看得清清楚楚,这是我们前面说的“自知”的功夫,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确定了目标之后,再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 孙中山有一句话:“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句话非常重要,即便是伟人,也不能逆势而为,历史自有其规律,只有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但是困难的是如何把握住这个大势。中国人做事喜欢讲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地利就是我们所处的位置,人和就是我们的社会环境。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关键是要把握住这个发展的大势,首先必须要了解所处的大环境。如果没有今日中国这样一个坐标系和时代背景,我们在思考和分析很多问题的时候就都没有了前提条件。而当我们把握好这个背景时,会发现棋局很宏大,视野很广阔,观察和思考问题可以很从容。
- 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为了你们自己的前途,你们也应该对这个国家和时代的发展更加关注。
- 要靠知人阅事的功夫。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呢?一个是自己的方法,还有更重要的是阅历,阅人无数以后,你就能在短时间内把握住一个人了。
- 我们经常讲短板理论,说一个企业一个人的竞争力,并不取决于这只桶长板有多长,而是取决于你这只桶的最短的那块板。我说恰恰错了,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取决于桶的短板,而恰恰取决于这只桶最长的那块板。你这块长板把握住以后,你就可以取长来补短,从社会上整合更多的长板,从而做成更大的桶。
- 没有对任何人都适用的道理,只有最适合你自己的道理。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他如何去面对社会,如何整合资源,最后看似水到渠成,其实背后是他的性格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做生涯规划时,一定要看清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中国有句老话“吃得亏,打得堆”,跟别人打交道,一定要学会换位思维,否则人家凭什么跟你合作呢?
- 生命是一种体验,幸福是一种感觉。只要基本生活有保障,其他更多的都是一种个人感受,只要自己认为充实和幸福就是一种成功。
- 郑板桥说“难得糊涂”,很多人也说,人这一生不要想那么清楚,就糊里糊涂过也不错。但郑板桥说的是“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到糊涂更难”。他是讲一个否定之否定的道理,第一层意思是有些事开始不明白,要想搞明白不容易。就像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刚踏入社会对怎么规划人生完全是懵懂的,要想搞明白不容易。有时需要去尝试,甚至摔跤,但不能撞了南墙不回头,而是要不断总结反思,开窍越早你的人生就会越有价值、越精彩。第二层意思是从明白做到糊涂,就是小事情上不计较,那是更加困难,而做到心态平和,小事装糊涂,这已经是最高的境界了。
- 人生要善于捕捉机遇,更要勇于拒绝诱惑,现实中的失败者多是被诱惑所消灭的。诱惑通常以机会的面貌出现,等到你已经放松了警惕开始抓住它的时候,它才露出狰狞的面目。一个人能够拒绝诱惑不是他有多么高明,而更多的是他清楚自己的方向,符合方向的事就做,不符合方向的事即便机会再诱人也不做,这样就把许多的诱惑和风险一起挡在了门外。
- 一个人如果今天打兔,明天猎鹰,就像在断头公路上开车,人生都是一些断壁残垣,注定将一事无成。人生成功是一个不断叠加的过程,每一次转型都不是对前一次的简单否定,而是以原有的积累为基础再上一个台阶。
- 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坚守自己的方向和原则,乱云飞渡仍从容,定力非常重要。我就走我这条路,我在走的过程当中,许多人劝我去挣更多的钱,我都不为所动。
-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不符合我的方向的即便是再大的好处我也不要。
- 做什么事都是厚积薄发,如果一个人太功利,太追求短期的利益是没有大出息的。
- 他(唐浩明)说纵观古今中外,各种人的命运归纳起来无非这么三种:第一种人生叫平顺人生,一般人要求不高,能够平平稳稳度过一生就可以。第二种叫传奇人生,这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除了平顺人生和传奇人生之外还有一种人生是成功人生。所谓成功人生,第一是自己的价值能够充分实现,第二是命运的缰绳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第三是自己在心灵上觉得自己是充实的,愉悦的。
- 说到底人生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我一直在讲一句话“生命是种体验,幸福是种感觉”,就是说在有限的时空和有限的生命中实现你生命的最大价值,这是我的追求。所以我给自己一辈子的定位是啥呢?一辈子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端事,这三个东西把握住以后,我想我可以死而无憾了。
- 生活其实也是一种博弈,你不去规划它,它就要来规划你。有很多人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也有很多人是走一步看一步,走了几十年下来发现自己好像还是在原地兜圈子。种种悲剧的根源都是没有主动去规划、去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虽然人生道路并不总是尽如人意,但是如果干脆没有规划意识,没有目标的话,那就根本不要奢望成功了。
- 如果说生涯规划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倒推法了。因为站在设定三十年、五十年目标的基础上,才能避免过于功利,才能够着眼于长远,发现你真正想要追求的目标。根据这个目标往回推算你所应该经由的路径,这种生涯规划才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案。 做生涯规划大家要记住一句话:要倒过来想!我六十岁退休时候的目标是啥?用一个时尚的词来说就是愿景,根据这个愿景往前推,五十岁怎么回事,四十岁怎么回事,三十岁,二十三四岁,这么把握下来一下子就全清楚了。
- 现在我们很多人是非常主观的,随波逐流,什么热闹选什么,而这种规划大多以失败告终。因为这种规划法往往是刻舟求剑,等你赶大潮时,实际上已经开始退潮了。一旦碰到这种社会环境变化,你就非常被动。
- 生涯规划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第一,你要搞清楚自己的兴趣到底是什么,只有干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才能把自己的潜力发掘出来,发挥到最大,才能够充分燃烧自己。即便中途遇到挫折痛苦,做自己喜欢的事总是苦中有乐。第二,要干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先有一专再求多能。没有一专,在市场分工里就没有你的地位,但是光有一专,你只能是一个技术人员。有了这个专,你再去发挥你的多能,去打造你的核心竞争力。第三,就是我讲过的在跟社会上各方面的人打交道的时候要注意主观和客观的磨合。当你人微言轻时你得适应规则,而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有了话语权之后,你会发现你的天地越来越广阔,你越来越自如,这时候你不想成功都难。除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还加了一项: “历万端事”。阅历是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把这些东西理清楚以后,知行合一,最后你就能够“直挂云帆济沧海”,实现你当初的梦想,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到六十岁回头来看,才不至于有太多的遗憾。
-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有些年轻人唯恐落后,什么时髦就学什么,他们的脑袋成了书橱。可是这没什么用。读书有多种方式,一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那最多是一个图书馆;另一种是有选择地读,边读边思考,让知识为我所用。
- 阮次山说的“世界上很多看似没有关联的事,其实都是有关联的”,同样的道理,你面对的对象是不同的,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你怎么能以不变应万变。如何去解读、分析并发现问题的实质,这就是你的方法得不得当的问题,就是你对社会的认识与体悟有多少的问题了。
- 做任何事情寻找一个能够相互沟通的语言体系很重要。
- 一个人要成功,不管你是才高八斗还是学富五车,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都要经历这么三个阶段:让别人接受你;让别人喜欢你;让别人离不开你。接受你你才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喜欢你才会把更多的机会和更重要的事情交给你,最后因为你有了核心的能力人家才会离不开你,这时候你的舞台就会更广阔了。成功学也好,人际关系学也好,说一千道一万,其实真理非常简单,就是这三句话。
- 一 个人发毒誓、拍胸脯很容易,但要真正超越别人却不是那么简单的。如果你有才华,像出仕入相的张仪一样,也可以呀。前提是先要放低身段,使别人接受你。接受你以后,如果你真有本事,你就可能脱颖而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学问,我见到过很多年轻人,凡是成功的,都是能够很好地被别人接受的。
- 成功不是这样的,不是这么简单,让别人接受你的同时也要让别人喜欢你。他凭什么喜欢你?比如说你是新到办公室的大学生,每天二郎腿一跷,不容于大家,你说别人怎么喜欢你?不喜欢你,你怎么有机会呢?还有一些小伙子很聪明,每天比别人提前十几分钟到办公室,扫扫地,擦擦桌子,然后跟大家也相处得很融洽,别人怎么会不喜欢他?吃得亏,打得堆嘛,让别人喜欢你,就可以形成团队,就可以与他人共享,就有很多机会。
- 最重要的是第三句话: “让别人离不开你”。所谓离不开你是因为你有核心能力,你是领军人物,小则可以成为一个老板,大则你可以成为一个领袖。别人跟着你走,别人离不开你,别人都是配件,你是主轴,最后你就可以打天下了。